中醫大腦保健 | 失智保健三方向 類澱粉 血管型 第三型糖尿病 青埔中醫

失智症(Dementia)是一種逐漸影響認知、記憶、行為和日常生活的疾病。根據病理機制,失智症可分為多種類型,如阿茲海默症(與類澱粉蛋白相關)、血管性失智症、第三型糖尿病(與胰島素阻抗相關)以及中風後失智等。中醫認為失智症的發生與氣血不足、腎精虧虛、痰濁阻滯及血瘀有關。因此,在營養保健和治療上,中醫側重補腎益腦、活血化瘀、健脾化痰等方法。 

1. 類澱粉蛋白沉積與阿茲海默症的中醫保健

1.1 類澱粉蛋白與阿茲海默症

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失智症類型,其病理特徵之一是大腦內部類澱粉蛋白(Amyloid Beta, Aβ)的異常沉積,形成斑塊,進一步引發神經元損傷和記憶喪失。中醫認為,這種情況與「痰濁阻滯」和「腎精不足」有關。類澱粉蛋白的沉積相當於痰濁阻塞腦部經絡,使氣血運行不暢,導致腦髓失養。

1.2 中醫營養與調理

針對阿茲海默症,中醫側重於補腎益腦、化痰通絡,同時加強飲食中的營養保健來預防類澱粉蛋白的積聚。

2. 血管性失智的中醫調理與保健

2.1 血管性失智的成因

血管性失智(Vascular Dementia)是由於腦血管的狹窄或堵塞導致的腦缺血和神經元損傷。中醫認為,這類失智症的根源在於氣滯血瘀腎虛血虧,即氣血運行不暢,導致腦部供血不足。

2.2 中醫治療與飲食保健

中醫針對血管性失智的治療強調活血化瘀、補益腎氣,同時通過營養保健改善血液循環和保護血管健康。


YT 失智中醫營養保健三方向

YT失智中醫保健從睡眠和洗腦說起

YT失智中醫保健血管型失智

3. 第三型糖尿病(糖尿病相關性失智)的中醫調理

3.1 第三型糖尿病的概念

第三型糖尿病是近年提出的概念,指的是阿茲海默症與胰島素抵抗和葡萄糖代謝障礙相關,與二型糖尿病相似。中醫認為,這與脾胃功能失調、痰濁內生、陰虛火旺等因素密切相關。

3.2 中醫治療與飲食保健

針對第三型糖尿病,重點在於健脾益氣、化痰降糖,同時改善糖代謝,保護腦部健康。

4. 中風後失智的中醫調理與營養保健

4.1 中風後失智的成因

中風後失智是由於腦血管意外導致腦部受損,進而引發認知功能下降和記憶喪失。中醫認為此類失智症多與氣虛血瘀、痰濁阻絡腎虛腦虧有關。

4.2 中醫治療與飲食保健

中風後失智的治療主要以補氣活血、化痰通絡、補腎健腦為主,並結合營養保健來促進腦部恢復。

5. 綜合養生建議:中醫整體調理失智症

5.1 飲食均衡

保持均衡的飲食,特別是增強補腦益腎的食物攝入,如黑芝麻、核桃、枸杞、銀杏等,有助於預防和緩解失智症狀。此外,避免油膩、辛辣、甜食等,減少體內痰濕的生成,保持脾胃健康。

5.2 情志調節

情志失調如抑鬱、焦慮等會加速失智症的進展。中醫強調「肝主疏泄」,保持情緒的疏泄與平衡尤為重要。平日可通過冥想、深呼吸等放鬆技巧來調節情緒。

5.3 經絡保健

中醫認為經絡通暢是氣血運行的保障,經常按摩頭頂的百會穴後腦風池穴,有助於改善腦部供血,延緩記憶力衰退。此外,經常進行頭部的刮痧或敲擊保健,也能刺激經絡運行,保持腦部清晰。


結語: 失智症的中醫營養保健著眼於調整氣血、補益腎精、化痰通絡。無論是針對阿茲海默症、血管性失智、第三型糖尿病還是中風後失智,中醫都提倡通過補腎益氣、活血化瘀、疏通經絡等綜合調理來改善患者的症狀。通過中醫飲食調理、適度運動、情志調節等養生方法,有助於延緩失智進程,提升生活質量。


YT失智中醫營養保健-第三型糖尿病

YT中風後失智症狀關鍵調理三方向

YT血糖藥物GLP-1在失智上的研究進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