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神經 | 腳麻 中風後失智 自律神經失調  青埔中醫

神經系統問題在中醫理論中往往與氣血運行、臟腑功能失調密切相關。失智、中風後失智、自律神經失調和不寧腿等問題,反映了人體氣血、陰陽和臟腑的不同失衡狀況。中醫通過辨證論治,使用補腎益氣、活血化瘀、調和陰陽、疏通經絡等方法,來調理神經系統的相關疾病。 

中醫神經系統調理:失智症、中風後失智、自律神經失調與不寧腿的治療與養生

神經系統問題在中醫理論中往往與氣血運行、臟腑功能失調密切相關。失智、中風後失智、自律神經失調和不寧腿等問題,反映了人體氣血、陰陽和臟腑的不同失衡狀況。中醫通過辨證論治,使用補腎益氣、活血化瘀、調和陰陽、疏通經絡等方法,來調理神經系統的相關疾病。

1. 失智症的中醫調理

1.1 失智症的病因

中醫認為失智症(如阿茲海默症)主要與腎精不足、氣血虧虛、痰濁阻滯、心脾兩虛、肝腎陰虛等因素有關。腦為元神之府,與腎氣密切相關,腎精不足則腦髓虧虛,導致記憶力下降、認知障礙等。

1.2 中醫治療原則

中醫治療失智症的重點是補腎益腦、健脾化痰、疏肝解鬱、活血化瘀等。

1.3 常用穴位

2. 中風後失智的中醫治療

2.1 中風後失智的成因

中風後失智(血管性癡呆)是因中風導致的腦血管損傷,氣血運行不暢,造成腦部供血不足,導致神志不清、記憶力減退。中醫認為此類問題多與氣虛血瘀、痰濁內閉、肝腎虧虛等有關。

2.2 中醫治療原則

治療中風後失智主要是活血化瘀、化痰開竅、補氣益腎。

2.3 常用穴位


3. 自律神經失調的中醫調理

3.1 自律神經失調的成因

自律神經失調是現代社會常見的症狀,多由情志不舒、精神壓力大、作息不規律等引起,導致陰陽失調、氣血運行不暢。中醫認為,這與肝氣鬱結、脾胃虛弱、腎精虧損有關,會導致失眠、焦慮、頭痛、心悸等症狀。

3.2 中醫治療原則

治療自律神經失調的重點是調和肝脾、補益心腎、調和陰陽。

3.3 常用穴位

4. 不寧腿(不寧腿綜合症)的中醫調理

4.1 不寧腿的成因

不寧腿綜合症(RLS)是指在靜止或夜間睡眠時,患者感到腿部不適並強烈地想要活動雙腿。中醫認為不寧腿與肝腎不足、氣血不和、寒濕阻滯有關,特別是腎虛血虧,筋骨失養,導致腿部經脈氣血運行不暢。

4.2 中醫治療原則

治療不寧腿綜合症,重點在於補腎健脾、養血疏筋、通絡止痛。

4.3 常用穴位

5. 中醫日常養生建議:神經系統調理的預防與保健

除了中醫藥物治療和針灸調理,日常的養生對神經系統健康同樣重要。以下是一些具體的養生建議,有助於預防和改善神經系統相關問題。

5.1 飲食調理

5.2 調節情緒

5.3 規律作息


中醫針對失智症、中風後失智、自律神經失調與不寧腿等神經系統問題,通過補益氣血、調和肝腎、活血化瘀等治療方法,結合針灸、艾灸等技術,有效地調理神經系統,改善症狀。此外,飲食、情志和作息的日常養生對於神經健康的維護具有重要作用。